读书札记:和辻哲郎《风土》

 

“南方人和北方人就是不一样啊!”想来从土生土长的杭州奔赴长江以北也已然7、8年了。虽然不上风土人情了然于心,但在领导的酒桌,闺蜜的闲聊,或是烟雾腾腾的烤串店,都会听到这样那样关于"橘生北则为枳”的讨论。这其实就是“风土学”。

国人对于风土对人的性格的决定作用,大多停留在酒桌或闲谈的地域决定论时(往往还被用来简单的解决地域问题)时,“龟毛”的日本人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关于风土学的理论书籍。稍纵即逝的物哀文化、色情和纯爱诡异并存的情爱观,用“风土”回答日本的性格,这本书是很好的尝试。

此次介绍的就是在图书馆中被停灰的好书之一——《风土》。散发神光芒的商务印书出版社曾出版一套“日本文化研究丛书”,医生世家伦理学研究出身的和辻哲郎将世界上的人们,按照沙漠型、季风型、牧场型大致分为三类季候。季风地带的人较之寒冷地区或者沙漠地区的人来说,抗拒自然的力量却明显羸弱不足。本该要求双倍力气的地方,人们却连一半的力气都没有。

原因何在?应该是作为季风性气候本身的“湿气”。季风地带的人的特性就是忍受和顺从,体现这一特征的正是潮湿。

“潮湿”的本身:湿气最难忍受、又最难防御。尽管如此,它却没有唤起人们“与自然抗争”之心。原因之一是,对于居住大陆的人来说,潮湿又意味着自然的恩惠。有了(潮湿带来的)水,烈日炎炎下灼热的国土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人间成了生意盎然的动物和植物的田地。自然蓬勃向上,死去的反倒是人。所以,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分庭伉礼而是相互接纳,这点与沙漠的干燥正好相反。

 
东北人之所以抱团是因为在气候恶劣的地域个人的力量难以匹敌自然的严酷。这样说来,杭州这般“淫逸的天堂”真是让南宋皇帝逃到温柔乡也再也前行不了。但凡文人骚客驻足逗留都写下不少流芳百世的名言文字,单独杭州本土的文人却乏善可陈。

“潮湿”却同时也意味着自然的淫威。暑热与潮湿携手,其威力之大足以使人们放弃预支抗衡的念头,而唯诺是从。……沙漠的干燥有着以死相挟的摧毁生命之本,在那里,逆来顺受就是死路一条;潮湿的自然威力却是充满生命力的威胁。

潮湿上课细分为多种,日本的特征是梅雨和台风,土地特别湿润。但这种湿润以大学的形式呈现,四季分明是这片国土的宿命。忍受、顺从的性格再次要受到特殊的限定。

 

季风型的南洋


梅尔吉普森拍导演的电影《启示录》中吃貘睾丸,赤足奔跑的土著一度成为心中原始纯粹“热带生活”的象征

“夏天”对于南洋来说并非是“夏天”,而是一种不含秋冬春的单调气候(即一年四季都是夏日吧)。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人们心中随着季节而变的心态,在南洋人理解不了。

由此推断出南阳人呢对文化发展不感兴趣。南洋的风土为当地人提供丰盛的食品,人们只要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即可怡然自得,且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含人和变化和推移。人们安心与这种忍受、顺从的关系中,没有机遇去发展生产力。

 

季风型的印度


印度Ajanta中的壁画。Fresco of a court scene from Cave I, Ajanta, Maharashtra, India, 600–700 ce。书中形容的自然是一家之言,不过嘛,“一视同仁”,没有特别重点的表现方法,在印度的壁画、雕刻、艺术领域真是无处不在。

印度是季风地带最为典型的国度,分为三个季节:凉爽的干燥器、酷热的旱季和雨季。但和南洋不同,虽然年平均气温也是23·9°,但印度存在着“能够摆脱南洋固定不变生态的种种契机”——灾难多发。

除却个别地区,大部分地区每逢季风的延迟、终端或者余量的过多过少,都会变成一家老小养家糊口都呈现问题的“灾年”。饥荒、抵抗力、传染病。暑热+潮湿的印度“自然之力”,在给印度带来沛然生机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威胁着印度的生存。这种容纳关系中的不安和动摇,感受强烈,使得人的感性更活跃、灵感型更敏锐。这样,自然之力的横溢,呈现为人的感情的迸发。

 印度人的感情迸发出忍受、汲取,同时为忍辱负重。具体表现为:历史观的缺乏、感情的流溢和意志的松散。例子:

1、  语言及人种:《吠陀经》中赞颂的是“太阳”而非“太阳神”。即便是称颂的神,也是自然之力的“人格化”。看不到沙漠型如旧约圣经中,对耶和华五体投地的憧憬和坚若磐石的信仰。也非发自内心深处,而是与神“和谐相处”

2、  敏锐的感性和情感的流溢:《本生谭》中所有的生物、芸芸众生都买搜书在同一生命中。芸芸呈现形态各异,但本质统一。爬行的蛇过去曾是嘛或者是人,从一条横越道路的蛇的表情中,或牛的眼神里,也许可以窥视过去人生的一面。

美术作品中:雕塑、绘画、建筑,印度美术的细节部分呈现出细腻、多彩的惊人性。但整体沟通总是显得极为薄弱。头晕目眩,缺乏要点,结构散漫没有一眼看到强烈印象。层层叠叠,无数凹凸的尖塔和侧面,细腻令人惊奇,各个部分都保持匀称的做法的“一视同仁”的感性,正是不同于意志的、能动的、征服性的统一。

3、  历史:长期的征服也没有让印度人培养勇于战斗、征服欲强的性格。他们的音声、表情常有一种软弱而伤感的印象。于此相比,即便是受到压迫时候的中国人,确实韧性极强的,实际上的胜利者。

 说到这里,导师不久前刚从印度游学回来。印象最深的,与其说是满街悠然自得,和谐乱窜的猴子和牲畜,不如说是席地而卧,找个凉快的地方就可以无家一身轻的各位游者(暂时也想不好更好的名字)。没有乞讨的动作,更无下层人的哀怨,满是古希腊狄奥尼索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般的欢乐,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想来,无论怎样的“不可思议”、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自然和气候允许才是吧。

 

季风型的中国

在战火连绵的岁月中,和“一惊一乍的外国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国人,呈现出不动声色“从容不迫”的态度。这种外人看来的无动于衷,不是说缺少感情生活,而是感情生活的形态之一就表现为无动于衷。

“在这点上,日本人正好与中国人相反,常在赋予变化的多样性中发现自己。……无论是农民和商人,中国人都很自然流露出从容不迫的态度。这点相对于日本人的小里小气,中国人总是从容大方,但这不是超越细腻的感情和敏觉得举动后所达到的境界,即不是临危不动的那种镇定,而是他们本来就不动摇。”

 

季风地带的日本

日本具备之前南洋、印度、中国等“季风性”风土所具备的共同点:季风型的感受性强,善于忍耐。但日本的水以“台风”和“雪”的形式,大雨和豪雪的双重现象下,日本成为季风气候中具备“热带”和“寒带”双重性的特殊季风风土。

 
“与其说日本人是感慨樱花绚烂并转瞬即逝的而美丽,不如说,他们是将自己看成了樱花。这是日本的‘物哀’文化。”死党鱼头曾经这样和我说起过。个中体会却是要自己慢慢去体味的。

1、  季风地带的感受性:既非热带的单纯感情流溢,也非寒带单调的感情车需。一种沛然涌出而处于变化中宁静持久的感情,如四季变化显著,日本的感受性也随之改变。虽然没有大陆特有的沉着,却也活泼、敏锐。因此易疲劳、难以持之以恒。樱花的象征气质相当贴切。匆忙、灿烂、竞相怒放,但也落得匆匆。

2、  季风的忍受性的“寒热”特殊形态:既不是热带不抵抗的达观,也不是寒带坚持不懈的忍耐,而是在达观中试图反抗,通过变化来暂且忍耐屈从。忍耐屈从中的反抗常常突然爆发燃烧,犹如台风般的猛烈,但在这感情风暴过后,却又倏然袭来一股寂静的达观。反抗及斗争越猛烈就越令人赞叹,但有不能太执着;潇洒的放弃反倒会是的人们更加赞美猛烈的反抗和斗争。换言之,果断利索、淡泊忘却才是日本人的美德。

 
这本书,唔不用多说了。不过,写这书的理由的确是经历硫磺岛太平洋惨烈战役的美军,实在不懂为何前一秒整个小岛不是拼到妇孺皆兵,就集体投海的日本人,在天皇投降之后立马五体投地。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作为五角大楼的政治任务开始这本书的写作。 

“于是,日本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丰富流露的情感在变化中悄然持续,而其持久过程中的每一变化的瞬间又含有突发性;二是这种活跃的情感在反抗中易沉溺于气馁,在突发的激昂之后又静藏着骤起的谛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应该是“男女关系”吧。

日本恋爱的一种关系“内含激情而又怡静的情爱、充满斗争而又怡然放弃的恋爱”。《古事记》中的朴素悲恋故事,其怡淡很难在旧约圣经和希腊神话中找到雷同;而台风般的激情也在中国和印度故事中无迹可寻。


渡边淳一和村上春树。第一遍当做黄书看“一目十行找黄色镜头”的不再少数。看着宝冢剧团出身“眼睛如同黑宝石”般的黑木瞳女神,倾情出演的这部惊世之作,“两个人爱的好好的怎么就要死呢”这样的疑问,到了十年之后的现在,多少可以释怀不少。

“情死”、平安时代的“物哀”,镰仓时代里恋爱与宗教的结合,足利时代所赞美的恋爱的根本动力。

日本的恋爱类型上,恋爱要比生存的欲望更占优势。恋爱并非欲望的手段,而欲望才是恋爱的手段。人们向往那种不为个人欲望所分隔的关系,即男女之间毫无间隙的结合。即灵魂的契合。同时,恋爱不可缺少肉欲作为手段,灵魂用在的欲望在肉体中瞬间爆发,于是便去勇敢地恋爱,不惜生命。但其背后又有突发的绝望(即在不可能达到肉体上的密切无隙结合),这种绝望使肉体上的恋爱开始淡泊的否定肉体。

 

===================== 三代的读书札记分割线==============================

大概是我拖稿到人品出现严重问题,从登陆到上传图片,每个步骤都不顺利。一股脑儿只有7张图片的后台,活生生上传图片用了20多分钟。在后台修改了一半的时候居然自动网页关闭,再次登录发现又没有保存只能长叹一口气,重新泪目写起。

虽然妖妖肯定满腹牢骚的在微博上发布新文时会吐槽:三代良心填坑(但是和ACG毛关系也没有啊!)之类的,但要硬着头皮明明没有兴趣的事情还是少作为好。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啊。对不起,妖妖我大概又任性了吧。《读书札记》的灵感源于当初看ACG TALK中两色风景的“漫画手札”(话说他自从搬到了豆瓣上,明显更新速度少了很多啊,还是歪酷的那个博客赞)。说是书评嘛,也不全是,但是内容型的东西多一些。跑进图书馆也会自动到日本文学那块转悠一下(虽然少得可怜),日本文化类图书本来就很多,其实大家凑合在一块儿,也会不约而同的聊起《知日》或是汤祯兆来。“啊!这是好书!”“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好想吐槽啊!”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所以以后看到相关的书还是会来“札记”一下的吧。

大家都在做什么呢,这才是我想建立泛宅的初衷吧。虽说“啊,今天吃了一块红烧肉,好开心”会被PASS掉,若能吃的津津有味,吐的槽点全中也未尝不可吧。在所有人都成为内容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的当下,就让我们从书评和多一点吐槽开始吧。

《知日》系列,或是妖魔鬼怪的,其实相当期待铁甲山丘连载的武侠小说啊(虽然妖妖也说过“这是泛宅最后的底线”)。对不起又多说了许多,那么,还是请踊跃投稿吧。槽不在深,能吐才行。

.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