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笔记

前几天看着桌上用来记东西的一堆A4纸,突然间诱发了对笔记这件事情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曾经仗着脑子好对这句老人言的不屑,也随着那但凡老师的话能鄙视就鄙视的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工作后的人生,有点儿想法不及时记下来,说不定下一秒就忘记了,于是笔记对我来说愈发的重要起来,用什么工具做笔记,怎样处理笔记,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习惯。

这里将笔记粗略分为两种:永久性记录和临时性记录。前者即是那种记下来便是成品的记录,不管以后是否会有基于其的思考,它自身并不会再改变,而具有长时间保留的价值,比如个人日记或是听课笔记。后者则是指那些作为某个思维过程最初步骤的原始信息,只是为了将脑子里一大堆东西暂时列出来,等事情完成就失去存在价值,比如GTD(Get Things Done)列表,或是文章草稿。这样分类是为了方便说明各种笔记工具在适用范围上的不同,哪种工具比较适合哪种用途。

基本上笔记工具有以下5种:随身小本、笔记本、白纸、手机、电脑。它们不同的特点导致了各自适用的情况。当然,首先要声明的是,没有哪一种工具或器材是绝对必要或是不必要的,根据实际需求或是当时的心情选择合适的工具,将思考尽可能的表达出来才是合理的做法。过度的坚持甚至标榜某种选择,不是冥顽不化就是装B作祟。

随身小本子

在智能手机不普及的时代,小本子几乎是唯一的随身记录选择。代办事项、购物清单、突发奇想、交谈记录、随手便签……绝对是必备品。其中最实用的莫过于竖翻的线圈本,方便持握,相较于其他装订类型,更便于撕下,要知道随身小本可是经常会撕下当作便条用啊。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在大学的时候,胡开元每天都会带一个这样的本子,然后边翻开看边抱怨着还有这件那件的事情没时间做……

笔记本

这一类简直是千奇百怪,横的竖的,薄的厚的,软的硬的,线的格子的空白的,白的黑的彩的……到文具店逛一圈一定会惊叹现在的笔记本已经炫目到这等境地了,让人感觉现有的装饰艺术在这小小的本子上都出现过了。笔记本比较适合做永久性记录,一是由于大小适中,不方便用来作随身携带,二是纸张集成度较高,当草稿不便于分离,我想没人愿意看到一本笔记里夹杂着乱糟糟的草稿吧。

好用而耐用的笔记本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是能够平展开,只有这样书写起来才不会受到中缝的干扰,也才不会长期折来折去而脱页甚至断裂。所以线圈本,薄的线装本还有活页本是最好的选择。个人最喜欢的是活页本,或者是那种可以拆开的线圈本,因为可以不算什么都往上记,之后再根据内容来整理顺序,完成的部分可以取出单独存放,临时需要便签或是草稿也可以取出几页来用。上学的时候,每天有大量的不同学科的内容要记录,只需要带一个活页本就能满足灵活的需求。注意不要选择中间固定圈太大的那种,否则写起来手会不太舒服。第二是纸质要合适,一些基本的标准就是不能太薄,否则会背面看起来会透,不能洇水,不能挂纸(当然这跟笔也有关系)。那种牛皮纸外壳的线装本就很不错,外观简洁,纸质厚度适中,不洇水,颜色不是纯白,看起来很柔和,能够完全展开,写起来很舒服,价格也不贵。

说到笔记本,有一个很有名的牌子Moleskine得提一下。简洁漂亮,丰富的类型设计合理,实用性很高,虽然是较厚的线装,但可以基本上平展开,结实耐操,另外纸质也是没得说。我有一个中等大小的经典18月周记本作为飞行日志非常适合,左边预先写好每天任务的基本信息,包括航班号、机型机号、起飞时刻、机组人员,右边则在任务结束后来记飞行情况、心得、问题等等。但Moleskine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贵了!就算质量再好,150多一个小本子(中等大小,这还是淘宝比较便宜的价格)性价比确实太低了,如果不是因为需要它某一款的特殊设计而又找不到其他类似的,则不太推荐。

我想很多人对Moleskine感兴趣除了因为其功能上的设计,更是被其宣传所吸引。首先是它的历史,你会看到一堆如雷贯耳的作家画家用过这种本子,什么毕加索、梵高、海明威等等。然后是它的宣传画,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用户提供的,很多都是漂亮的富有创意的文字、图片甚至剪贴画。综合起来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仿佛一旦拥有这个本子就能像那些艺术家一样创作出美妙的作品。请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吧。第一,你看到的这些文字和图画很大程度上都是草稿的成品,不是草稿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这些作品都曾经在一些便宜的纸上产生过雏形,而不是一开始就画在Moleskine上的。当然你可以反驳说那些人的水平已经达到直接画出来就很精美的程度了,那么请注意,这是“那些人”,不是你。所以,第二,有实力的在哪里创作都可以,没实力的用什么都不行,梵高海明威之类的人,用什么本子都一样。而且实际上,当时他们用的moleskine(m小写)是指那种类型的本子,很多小作坊都在生产,并不是现在品牌化的Moleskine(M大写),价格也不贵,要不你指望一生穷困潦倒的梵高能用得起?这其实就跟相机之于摄影一样,不用多解释了吧,用陈老师的话说(当然本人估计没说过……),“你们这些玩器材的永远都不会懂摄影的真谛,我只用手机就能拍出震撼世界的作品”。

这隐隐的矛盾感的根源就在于Moleskine的功能与宣传之间存在偏差。它各个系列功能设计是很合理实用的——即上面提到的“永久性记录”,可是它的宣传,或者说是使用者造成的宣传,大多数展现的却是自由浪漫的草稿风格——“临时性记录”。用笔记本当草稿,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你真的花大价钱买回Moleskine的时候,你能毫无顾忌的当草稿本随写随画么,你能在急用的时候随手撕下几页么?其实再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就算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文人、画家、音乐家也必然仅仅是出门在外的时候才会用笔记本这么局限的载体临时记录,回想影视作品里,那些艺术家在室内的时候不都是在满桌的一大堆白纸上激情创作的吗?白纸,只有毫无拘束的一大堆白纸才能承载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啊!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结实好用或是具有特别功能设计的本子来做正常的笔记而又不在乎价格的话,Moleskine是很好的选择,至于其他额外的想法都是扯淡。

白纸!白纸!

终于说到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了。书桌前那堆白纸最初是用来作GTD的,慢慢什么都开始往上写了,次日飞行任务、瞬间灵感、网购目录、读书笔记、文章草稿、数学演算、背单词……无所不能。而且除了新的A4复印纸,什么废弃打印稿、没用的文件资料、传单等等,只要背面空白都可以拿来用。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白纸,如此简单的白纸,却如此地好用。

临时性记录的信息,不管是一次性的GTD,还是以后会整理加工的文章草稿,在最初的时候都是零散的,非线性的,包含着不一致的,没有整体结构的。而白纸作为最简化的载体,没有属性,没有限制,没有价值,是纯粹的存在。于是,内容与载体的性质重合了,便宜、大量、弃之不惜的白纸成为了记录临时信息的不二选择。首先,在白纸上写东西感觉不到任何拘束,横着竖着,一整段,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用考虑文法和字体,脑子里的想法可以没有任何阻碍的挤出来。第二,更重要的是,写在多张白纸上可以毫不费力的展开同时查看,并行思考,这对于日后的整理加工来说,是任何但凡是有结构限制的工具都做不到或者是很麻烦的。而在这个整理加工过程中,不管最后是誊在笔记本上还是输入电脑里,都对白纸上的原始信息做了重新的思考,强化了记忆,增加了信息之间的融合度,如同反刍,消化吸收的更加充分了。毫无限制,这就是白纸最强大的地方!

尽管我是如此喜爱白纸,但也不至于那它记录所有东西,因为它毫无限制的特性,并不适于做永久性成品的保存与阅读,这是笔记本的范围了。只是看到太多的人被各种漂亮的载体所劫持,受到拘束,不能自由表达思想,觉得很遗憾。

手机 & 电脑

与纸质相比,数字化文档不管是创建、修改、拷贝还是传输都要方便高效太多。虽然有些人留恋笔在纸上书写的那种文化气息,不过这种幻觉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浮云。以txt、doc、pdf格式存在于电脑中的单个文件还只是故事的开始,真正震撼人心的是伴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所诞生的云笔记软件。以Evernote为例(以下简称EN),不管是在手机、pad、电脑、网页,你在其中一处做出的任何改动都会同步到云端,别处访问就能看到更新。这意味着,这样一个笔记本,可以同时作为白纸、随身小本以及笔记本来使用,兼具临时性记录和永久性记录的功能,你的信息再也不用分散在不同的载体,再也不用消耗精力去统一它们,再也不用担心丢失。多么伟大!

EN的使用介绍我想没有必要多讲,非常简单,而关于EN的思考也有珠玉在前,这里就直接推荐了:

《再谈: Evernote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

《善用 Evernote 數位筆記術 的10個必備觀念》

《再谈》一文中的第一点我体会很深,即“Evernote管理的是『内容』,不是『文档』。从管理『文档』,到直面『内容』——这种转换,才是Evernote及同类应用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使用EN之前,电脑中的文档以各种格式存在着,为了备份,家里的台式机,我的笔记本,U盘以及google docs上的都保存有。于是,每隔一段时间要搞清楚那些文件是更新过的就变得很麻烦,最后干脆不了了之。而现在我所有写的东西全部在EN里,不用去管理位置,不需要在设备间拷来拷去,不用担心会找不到,而且不用去考虑格式和排版。对于从其他来源和设备保存进来的资料,比如照片、录音、手绘图,同样不需要去考虑到底是什么格式,只要它在EN里就可以了。关注点集中到了有价值的内容本身,而无需考虑它的躯壳。

EN不是PKM(个人知识管理),不要求你把所有的其他文档都丢进来管理,实际上就算是PKM也无法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意义。如前所说,没有哪一种工具或器材是绝对必要或是不必要的,所以没有必要强迫症一般想要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你的doc格式的单位文件,pdf格式的电子书,之前怎么管理还怎么管理就行了(当然你愿意尝试PKM更好)。EN专注的你自己创造的内容,用《再谈》的话说就是,“Evernote内容来源:内生为本,外源为辅”,就像传统笔记本主要是用来写东西的而不是当作剪贴册。

当然,除了EN,还有一些国产的云笔记软件,麦库、有道笔记、WIZ(为知)。这三种我都用过,与EN相比,不管整体功能还是细节处理都有差距,虽然也看到它们的改进,但还是没能坚持下去。(以下描述符合2012年1月28日之前实情,之后我没再用这几个,具体有什么变化不清楚)比如WIZ的移动端就是垃圾,有道笔记功能太简单且不能离线访问,麦库在格式和字体上搞得太复杂,经常复制点什么东西进去,一点编辑就提示什么富文本什么的,一清除格式就TM连换行都给我清了!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你懂的。

那么EN就没有缺点了么?当然不是,比如只能对文档内容加密而不是直接对文档本身加密(想不通为什么,希望能改进)。还有免费用户在移动端不能离线访问(这个是我试用国内其他同类软件的原因),对于大多数人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对于经常要在飞机上看资料的人来说就只能购买高级版了。高级版一年45美元,真心不便宜,不过淘宝有80块RMB的,店主当然说没有问题,敢不敢买就看个人了(我就买了啊,千万别出问题啊)。

对于手机来说,还有一种笔记应用值得一说,就是GTD。就iOS来说,我用过的有简介无比的Clear,正常实用的Things,高级而复杂的OmniFocus,以及系统自带的Reminders。基本上我用不到太复杂的功能,需要的只是几组代办事项的列表,而且最好能云同步,所以最后还是留在自带的Reminders上。当然其他几个也很棒,有需要的可以试试。

 

总结来说,随身的记录,我使用iPhone上的Reminders和EN,不管是自己零碎的思绪还是看到有意义的图片都能很方便的保存。听课、培训、飞行日志,仍然使用传统的纸质笔记本。写文章的草稿在白纸上完成,然后在电脑端或是iPad端(出差时)的EN中进行整理加工直到成型,并最终保存在EN里。如果是在网上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不管是在电脑端还是移动端,都会发送到EN,等有时间再来复习和整理。这样的方式基本上能够便捷高效地满足我对于笔记的需求。

最后还是想再说一句,如果你经常记录东西却还没有用过Evernote,赶紧去!

ask annie . .

《嘿!笔记》有3条评论

  1. “你们这些玩器材的永远都不会懂摄影的真谛,我只用手机就能拍出震撼世界的作品”

    找到出处了!我就说好像听过这句话来着ww

    [回复]

    回复

回复 木彦 取消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