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航线特点
- 相比于国内航线,国际航线有一些特点:
- 飞的频率较少,熟悉程序较低,尤其是一些备降场
- 涉及更多的运行,如 ETOPS,二放等
- 英语通讯,HF,CPDLC 等
- 多套组经验差别,分工和协同
针对这些特点,国际航线的准备会比国内复杂一些。国内航线基本上可以利用在准备室的 20 分钟甚至 10 分钟内完成全部准备,而国际航线则需要提前搜集各种资料,以及机组之间提前协同。尤其对第一次飞的机场和航线,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会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航前准备和协同要把所有涉及的内容都过一遍,但目的并不是记住全部信息,这不现实也不高效。重点是知道有什么需要掌握的,在哪里可以找到,对内容有一个预习,记住框架和逻辑。而且很多程序是需要在航线上实际操作才能记住的,背十遍的效果也不如做一遍。
准备的过程和呈现的形式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逻辑和内容应该都差不多。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准备方式,刚进入国际运行的副驾驶可以参考一下,以便形成适合自己的方式。
2. 笔记工具
首先想说的是,在有各种课件、攻略、经验分享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自己做笔记。一是各种资料的内容有大量重合也各有缺失,对每个人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只有自己整理和总结之后,才能形成适合自己记忆和查询的结构。二是做了笔记才好与别人分享和协同。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找到一个或几个适合自己的工具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用 word 和 pdf 这些传统文档,还是用 notion,obsidian,evernote 这些笔记软件都可以。多说一句,对飞行员来说,由于有离线访问的需求,可以说不存在 ALL-IN-ONE 的软件。所以千万不要在软件中反复横跳浪费时间,先尝试一些,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两个,然后坚持使用即可。我用的是 obsidian,强烈推荐哈哈。
3. 资料收集和学习
首先收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学习一遍。资料之间肯定也有重合的部分,所以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来阅读。个人建议是先看实际运行资料,比如航图和 CFP,再看各种课件和经验总结:
- Jeppesen 航图和区域手册
- 之前的 CFP 和 NOTAM
- E 学院课件
- 大队的国际航线运行指南
- 群里的经验分享
- 代办给的信息
- live atc 的通讯音频
航图上所有的内容都要逐字逐句阅读并理解,不懂得记下来咨询同事。TAXI 和 REF 部分的确有一些废话,但其中也有很重要的机场特殊要求,不要囫囵吞枣。一旦搞懂了航图中的信息,会发现大部分的课件和经验总结都是摘抄。重要的是,课件的更新周期很长,经验分享也可能出错,但航图是正确且保持更新的。所以不要舍本逐末。
如果是新开的航线,还可以通过公司交流、同学朋友关系,或者公众号等公开来源,去尝试获得其他公司的经验总结和通话音频等资料。
4. 内容呈现
在自己使用的笔记软件中,按照一定结构将上述资料中重点内容记下来。我的结构是:
- 1 机场
- 1.1. 目的地机场
- 1.1.1. TAXI
- 1.1.2. REF
- 1.1.3. STAR
- 1.1.4. APP
- 1.1.5. SID
- 1.2. 备降场
- 1.2.1. 备降场 1
- 1.2.2. 备降场 2
- 2 航路
- 2.1. 概况及区域
- 2.2. 通讯
- 2.3. 航路备降场
- 2.4. 释压和单发飘降程序
- 2.5. ETOPS
- 2.5.1. 程序
- 2.5.2. 备降场(天气、设备、NOTAM 信息)
- 2.6. 二放
- 2.7. 洋区飞行特情程序
- 2.8. 通讯失效程序
- 3 天气
- 3.1. 机场天气
- 3.2. 航路天气
- 4 其他
- 4.1 国际航线通用要求
- 4.2 驻站信息
- 5 分组
可以参考 [[航线准备-墨尔本]]
5. 模板和引用
每次准备的内容中,有一些是相同的,比如“国际航线特殊情况”、“国际航线通用要求”“HF 通讯”等等。这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单独作为一个笔记,在具体某个航线的笔记中引用即可。如果用的是 word 之类的传统文档软件,也可以把这些相同的部分单独保存为一个文档。
另外,可以使用笔记软件的模板功能,或者文档软件创建一个模板文档,将上述结构保存为模板。以后准备其他航线时,直接在模板中填入内容即可,既节省时间,又避免遗漏。
6. 机组协同
完成上述准备之后,在机组协同时就可以拿出整理好的笔记或者文档来讲解了。对于不太熟悉的新航线可以做较为完整的讲解,而对于常飞的航线,则可以挑重点进行。这就和新的简令原则相同。
7. 保持更新
由于航图更新或者前期资料不准等原因,前期准备的内容在实际飞行之后很可能需要修改。所以保持更新,不要偷懒。